车停稳,没司机。扫码验证身份,开门入座,点击“开始行程”,潘达开始了从北京亦庄去往大兴机场的行程。车子自动选择最优路线,“丝滑”行驶,快慢相宜。
“操作方便,行驶安全,还能以120公里时速‘顶格’赶飞机,无人出租车给力!”潘达说,哪怕途经复杂路段、环路、高速收费站,无人车也应对自如,毫无差池。
北京在亦庄设立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仅3年多,从1.0“小步”快走,迭代到3.0阶段建设,已实现160平方公里连片运行。无人配送、无人零售、无人巡逻等无人驾驶场景纷纷落地。截至目前,示范区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近3000万公里,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1160万人次。今年加快推进440平方公里扩区,推动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场景有序开放。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亦庄自动驾驶这张“科技名片”背后,是北京前瞻性把握发展的时与势,以“质”为帅,向“新”而行,全方位竞逐新质生产力的写照。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近百所高校、超千家科研院所汇集,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77家,占全国总量的28.1%。全市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超过四分之一的“万人计划”专家。研发投入强度多年保持在6%左右,在全球名列前茅。从科研成果看,被引论文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之高,国内无出其右者。从产业转化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有底气、有实力、有优势,理当勇争先、走在前、作表率。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2020年以来,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科技领军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培养引进。重点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更加注重“从0到1”的突破,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塑造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在语言、视觉多模态上取得突破,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朱雀二号”全球首款成功入轨飞行液氧甲烷火箭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中关村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打通科技创新“任督二脉”,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去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收入增长超30%,作为全球创新网络枢纽的地位不断提高。2023年北京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9件,是2014年的5.45倍;技术合同成交额8536.9亿元,是2014年的2.72倍。
产业发展“减与加”“舍与得”,是选择题,也是必答题。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聚焦“高精尖”,做好“白菜心”,不断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把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推动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整体提升,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增强集成电路、氢能等产业带动作用,壮大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通用人工智能、6G、量子信息、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类人机器人、智慧出行、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一头抓能给行业下定义、定标准的头部企业,一头抓大量崭露头角、有活力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去年我国民营火箭企业13次商业发射,全部来自北京。今年亦庄将建设“火箭大街”,推动星箭网络产业加速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全部突破千亿元级,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产值更是突破3万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
“数字时代”扑面而来,如何点“数”成金、加“数”成势,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北京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数字技术的潜在价值,锚定、深耕、做强算力,精心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率先建成全球性能领先的区块链基础设施。2023年,新建5G基站3万个,累计建设10.7万个。算力总供给超1.2万P。多批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备案,公开发布的占全国近一半。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实现牌照落地,去年合计交易规模24.13亿元。“京通”“京办”“京智”三个智慧城市应用终端快速升级拓展,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全年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8766.7亿元,同比增长8.5%,占GDP比重达42.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24-11-05 09:49:44
2024-11-05 09:45:15
2024-11-01 09:40:43
2024-11-01 09:44:02
2024-10-31 10:17:45
2024-10-30 11:30:00
2024-10-30 11:11:33
2024-10-29 10:10:42
2024-10-28 09:26:55
2024-10-28 09: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