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大学校园要不要开放”的话题引起广泛讨论。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相继表示,将向公众开放校园,只需校外人士登记身份后即可参观。
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民营企业委副主任刘郁呼吁:“高校不应该成为一个封闭空间,应优化校园管理,推动校园有序开放。”
“有序开放”成为当前大学开放的关键所在,引起绝大多数人的认同。然而,具体如何开放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循序渐进、逐步开放是必要的措施。
大学开放面临的难点之一在于,一些高校管理者担心涌入校园的校外人士可能对正常教学工作造成干扰,并增加安全隐患。
然而,若高校管理者了解期待大学开放的人们真实想法,就会认识到校园开放不仅是大学内部事务,更是关乎公众诉求的公共议题。
每逢节假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校门外都会聚集大量游客,一些旅游团安排参观名校项目,甚至有专门的“研学团”前来“打卡”。
这一群体对大学校园开放有迫切需求。希望利用高校学习资源的校外学生,如“旁听族”“考研族”“考公族”等,也期待开放的大学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便利。
此外,有意使用高校操场等设施的校外人士,也希望高校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024-12-18 17:03:52
2024-12-17 14:30:33
2024-12-16 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