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雪崩的前夜静悄悄,潘多拉魔盒打开了,薅羊毛

次贷危机之后,欧美央行为什么需要大放水?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之后,美国政府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救助那些包括花旗、AIG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但如此巨额的债券显然是市场无法承受的,尤其当时危机已经爆发、市场极度恐惧的时刻更是如此,此时美联储就必须起到表率和支柱作用,通过量化宽松购买政府债来给市场提供信心。

这一时期是政府债务超常膨胀的时期,2007年底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是9万亿,目前已经高达31.5万亿,短短十四年的时间内就增加了22.5万亿美元,这庞大的政府债有些在央行手中,但更多在金融机构手中。在零利率时期由于资金成本极低,抵押贷款市场当然就会快速膨胀,商业债券规模也会快速壮大,这些债券也进入了央行和金融机构的口袋。

欧元区的负债模式与美国类似,经过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欧洲央行开启了长期的量化宽松政策来购买政府债券和高级商业债券,这背后就意味着债务市场规模大幅膨胀,这些债券要么在央行手中,但更多还是在金融机构手中。

去年以来,随着欧美利率的飙升,就让持有这些债券的金融机构遭遇了巨额损失和流动性紧缩,这就是美国的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欧洲的瑞信银行、德意志银行爆发危机的根源。为什么欧美通胀如火、不得不大幅提升利率、以至于央行将金融机构送入火坑?而中国还处于通缩的环境、以至于汽车市场不得不开启惨烈的价格战哪?这都是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惹的祸。

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全球化之后,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产能基地,而美国以及欧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终端消费市场,当地缘局势恶化、对抗愈演愈烈之时就开启了逆全球化,经济就要脱钩,结果就是一方供给不足,通胀不断恶化;一方却外需不足,内需也因房地产泡沫而不足,这就出现了供给过剩,就形成了通缩的环境,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