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清剿中国20年,拜登终于替美国承认失败了

中美斗争的领域非常多,但永恒的主旋律只有一条:国际供应链主导权背后的工业化问题。

本世纪前二十年,围绕美国的再工业化和中国的去工业化,白宫的对华产业战略从诱惑到剥离共经历过四个鲜为人知的阶段。

而今年以来,随着民主党政府接连推出先进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的国家级产业政策,并融合以地缘政治与外交手段推动,标志着中美工业围剿战与反围剿战的第五个阶段正式来临。

第一阶段:诱惑,共治天下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功吸纳中国后,美国部分有识之士就以前瞻的眼光充分意识到,中国一直等待的厚积薄发的那个时间点来了。相较于全面遏制中国,如何从中国的发展中收割到红利,更符合美国当时的利益,至少理想主义派是这么想的。

在此大背景,2004年底,时任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提出将中美两国集团作为美未来应着力培养的四组G2关系之一,即是美国-欧盟,美国-中国,美国-日本,美国-沙特,这四组G2关系分别对应的是美国价值观和西方文明同盟,美国经济贸易同盟,美国地缘政治同盟以及美国自然资源同盟。通过与以上几个重点细分领域的大国构建G2同盟机制,美国在巩固深化自身霸权的同时,还能卸掉不少国际责任。

但有人觉得这样的安排太宽泛了,不好协调,也容易分散权力,所以2006年9月22日,得到白宫智囊团授意的彭博社,在中美战略对话之际,发表了题为新世界经济秩序:中国和美国=两国集团的文章。该文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关系是中美两国集团,

随后,美国战略层开始向中国兜售G2模式,中美国和中美经济共生体的概念由此火爆全球,并一度令欧洲笼罩在被边缘化的恐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