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北溪管道突然被炸,给中国提了个醒,严防死守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历山大·格鲁什科28日表示,如果欧洲国家提出请求,俄罗斯有意考虑对“北溪”输气管事故原因进行联合调查。“但目前据我所知,还未收到申请。”

北溪-1和北溪-2是两条平行的天然气管道,全长1000多公里,从俄罗斯经过芬兰、瑞典、丹麦的领海到达德国,堪称欧洲的天然气“大动脉”。

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21年,“北溪-1”天然气的输送总量达到了592亿立方米,占当年欧盟进口俄天然气的近40%。由于俄乌冲突的爆发,“北溪-2”管道至今尚未启用,但管道内仍含有压力气体。

因此,这两条重要天然气管道,在海下部分遭遇爆炸破坏而陷入瘫痪,一下子引起了全球的担忧,因为这与很多国家如何保护自己的能源安全直接相关。

毕竟,如今世界上能够靠自己自足,解决自身能源需求问题的国家只有很少数的几个。绝大部分国家,都需要靠从外部采购、引进能源。如果能源供给出了大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

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向全世界提了一个醒,当初认为最安全的能源供给方式,也会存在风险。因为过去欧洲认为,油气管道在海面下200多英尺是非常安全的,普通人和一般的恐怖组织没有能力破坏。

就中国的能源输送安全而言,我们现在主要有陆上油气管道,基本没有海下的油气管道。而陆上油气管道主要是三个方向,中俄管道,中亚管道和中缅管道。

陆上油气管道实际情况比海下更加复杂,理论上出现破坏情况和各种问题的因素会更多一些,尤其是在中亚地区。但是,因为中国和俄罗斯、缅甸以及中亚国家都对各管道安全运行高度重视,所以风险整体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