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伯龙诞辰94周年。
这位“中国激光陀螺之父”离开我们,也已经5年了。
和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等声名显赫的物理学家相比,高伯龙的知名度或许不高。
但如果没有他,中国的火箭、战机、所有尖端导弹,甚至前不久刚刚下水的福建舰都可能成为半个瞎子,因为它们都离不开一个仅手掌大的心脏——激光陀螺。
这位老人和他的团队潜心43年,承受巨大压力与煎熬,突破美国20年封锁,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4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今天,让我们再次以文字为桥梁,走向这位大国重器“点睛人”的奋斗旅程。
谨以此文缅怀高伯龙先生。
为打破封锁,“半路入伙”
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激光陀螺仪在美国诞生。
这个装置只有巴掌大小,却被誉为武器平台定位导航系统的“心脏”,不论在地下、水下还是封闭空间,都能提供精准的方位、俯仰、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信息。
换句话说,战机、潜艇、尖端导弹、舰船……几乎所有需要精准制导的军事装备离开激光陀螺仪,都会变成“半个瞎子”,并且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式可以远距离干扰陀螺仪工作。
2022-08-12 10:04:29
2022-08-12 15:16:03
2022-08-12 16:36:34
2022-08-12 09:21:59
2022-08-12 09:03:31
2022-08-12 09:49:22
2022-08-12 09:36:23
2022-08-11 09:28:19
2022-08-11 15:48:26
2022-08-11 15:24:58
2022-08-11 09:36:48
2022-08-11 08:55:38
2022-08-11 09:44:30
2022-08-11 09:54:08
2022-08-11 09:19:47
2022-08-11 09:14:02
2022-08-10 14:19:53
2022-08-10 13:39:52
2022-08-10 09:51:59
2022-08-10 13:53:51
2022-08-10 14:03:23
2022-08-10 09:29:47
2022-08-10 10:30:50
2022-08-10 09:00:19
2022-08-10 09: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