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宣布,一批新出厂的苏-34“鸭嘴兽”已抵达位于莫斯科东南240公里的利佩茨克国家航空人员训练与试验中心。这些耐寒的“鸭嘴兽”从新西伯利亚的制造厂直飞利佩茨克,直线距离超过3000公里,显示了强大的续航能力。
据俄罗斯媒体透露,这批刚到利佩茨克的苏-34是2020年6月俄罗斯国防部和联合飞机公司签的3年制造24架合同的一部分,由位于新西伯利亚的契卡洛夫工厂生产,编在2021年生产计划内,11月已经交付了4架给驻扎了在哈巴罗夫斯克库尔巴机场的第277轰炸航空团,此次交付给了利佩茨克的第968独立混成航空团。
苏-34最早的名称是苏-27IB,从外貌来看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并列双座式座舱。1986年开始开发,1990年4月13日首架原型机T-10V-1完成首飞,不过随之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困难无力支持苏-34的量产和升级,直到2008年才批量生产了32架,而通过国家测试并进入俄军正式服役则是2014年的事了。
虽然命途坎坷,但对比一下“侧卫”家族在俄罗斯空天军的装备数量,生得晚的苏-34还是目前装备数量最多的苏-27衍生型号,截止2020年已装备122架以上;共青城加加林工厂生产的苏-35装备了约97架;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生产的苏-30SM装备了113架,另有22架隶属黑海舰队海军航空兵,严格来说不算空天军编制;数量最少的也是共青城的产品,即苏-30M2,只有20架。
苏-34最受俄军欢迎也是正常的,这种有一定夺取制空权能力的轰炸机算是“多面手”,专业点说就是多用途战斗机很好地迎合了俄罗斯空天军的需求——用数量有限的飞机执行几乎所有类型的任务。毕竟不是苏联了,没那么多军费能用来买专职专用的飞机,只能尽量让同一种飞机干尽可能多的活儿。
话是这么说,不过苏-34的主营业务还是对地攻击,那张“鸭嘴”里装了一部Sh-141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在对地模式时可以锁定75公里外的坦克装甲车辆目标,并具备地形自动跟踪模式,更能使用多种防区外精确打击武器。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