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英法联军回来了?没等中国急,美国坐不住了!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竞争的热点地区,一些西方国家加入该地区的角逐。

远在欧洲的英法两国,不仅在亚太地区动作频频,还相继发布“印太战略”。

2月至3月,两国相继举行亚太合作论坛和印度-太平洋问题高级别磋商。

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英法都将获取利益作为政策着力点,但因自我定位存在差异,市场总量相对饱和,两国在多项事务上存在竞争。

竞争地缘红利。作为唯一在亚太地区拥有领土的欧盟国家,法国在处理地缘竞争问题时,姿态更加务实,避免在有关大国间选边站队,进而形成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希望赢得和巩固欧盟国家对法国“领头羊”的认可。

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的英国则没有这么多顾虑,尤其是“脱欧”后,主动停靠于美国的遏制战略庇护伞之下,自动嵌入美日澳等国构建的军事盟友体系,将地缘诉求牢牢拴在美国身上。

可见,英法两国在亚太地区地缘战略中蕴含的结构性分歧,势必导致双方在地缘利益角逐中明争暗斗。

竞争合作伙伴。从两国发布的文件看,印度成为双方共同拉拢的对象。

两国均认为,印度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洋大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考虑到印度历届政府奉行机会主义,必然会在英法之间寻求战略平衡,两国势必竞相提供符合印度口味的公共产品。

此外,由于澳大利亚在军购和联盟问题上刺痛了法国,也使法国不断强化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

印度尼西亚同澳大利亚源自身份错位和安全困境的战略交锋,也会促使背后助力的英法两国暗中较劲。

竞争军火市场。对于经济效益的嗜好与贪婪,构成了西方国家介入亚太地区事务的原始动力。

相较于数字治理、绿色能源等合作领域,售卖武器装备和经营后勤体系的收益显然更加直接。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罗伊·乔杜里直言,如果没有防务合作,印度和英国不可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具备自主国防工业体系的法国,早已在该领域挣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