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覆盖12岁以下接种?莆田破防别搞错主要方向

1、“外防输入”的漏洞

福建本轮“突防”的源头疑似为新加坡入境者,其妻子在鞋厂工作、儿子读小学,从家庭接触感染,再到工作、学习的社交接触感染,从而形成了公司、工厂和学校的三条传播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入境人员林某杰自8月4日从厦门机场入境后就被集中隔离了14天,其后又被送到仙游县集中隔离了7天,8月26日开始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到9月10日莆田的小学出现感染者,再反查到林某杰才最终确诊,已经是再其入境38天之后,期间他还经历了9次核酸检测和1次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网络上,群众呼吁延长入境人员隔离期的声音非常强烈,但专家表示“超长潜伏期是罕见现象”,延长隔离期会对经济生活造成影响,弊大于利。

然而,此类超长潜伏期、多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案例已经不是个例。仅过去的一个多月,媒体就报道出了多起案例:8月7日,郑州有一例确诊患者共进行8次核酸检测,前7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8月20日,湖北荆门有一例,第10次核酸检测检才是阳性;8月27日,云南瑞丽有一例,确诊前12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9月10日,广东广州有一例感染者,第9次检测结果才呈阳性……

笔者认为,为了完善“外防输入”,进一步延长入境人员的隔离期是有必要考虑的。相对于延长隔离期给个别入境人员造成的“不便”,病毒“突防”对一个地区的居民造成的“不便”和伤害要大得多。高级领导的国际会晤都能在网络上进行,个体的经商和旅游难道比“国是”还重要,非得出入境?

即便不考虑延长隔离期问题,目前的防疫措施对入境人员隔离期结束后的监测强度也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