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被中国一击戳中“痛点”,澳大利亚急眼了!

答案很明显:在澳方思维中并没有将疫苗视为全球公共产品,反而将其视为“疫苗外交”的工具——这也正是澳方指责中国时常用的说法。

据RT报道,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官员今年3月曾在听证会上讨论所谓中国“疫苗外交”问题,而这位官员当时依据的则是一些“二手或三手材料”。

尽管中方多次表示,中方致力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坚持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尽可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没有任何地缘政治目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但澳媒却一口咬定中方在实施“疫苗外交”,《澳大利亚人报》还“加戏”称,“随着澳大利亚1500万剂捐赠带来的变革,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疫苗外交’被阻止”。

这里提到的“1500万剂捐赠”,来自澳政府近日一份声明,根据该声明,这批疫苗将在2022年中期前向太平洋岛国交付,使用澳大利亚国内生产的阿斯利康疫苗供应。

但报道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澳大利亚对使用阿斯利康疫苗的限制,这是不可能的”。

在“尬吹”澳方在捐赠疫苗方面带来的“变革”外,《澳大利亚人报》还不忘贬低中国,例如宣称中国没有向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捐赠中国产疫苗、中国对太平洋地区的援助“相当乏力”、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最需要的时候“基本没有行动”等。

然而,果真如此吗?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6月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向COVAX供应的首批新冠疫苗举行了下线仪式。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时表示,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供应的首批疫苗正式下线,正是中方以实际行动践行疫苗全球公共产品承诺的又一重要体现。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最需要的时候的行动,也是实实在在的。例如,中国向萨摩亚和巴新等国派遣医疗队,帮助当地抗击麻疹和新冠肺炎疫情;今年3月,中国-太平洋岛国新冠肺炎疫情专家视频会议召开,斐济专家称赞会议开得及时、必要、有用;中方还向巴新和瓦努阿图等国捐赠了医疗设备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