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中国韭菜”在觉醒,洋品牌玩不下去了

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之后,众多国外大品牌随进入了中国,从“吃”上的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到“喝”上的星巴克、可口可乐,再到“穿”上的阿迪达斯、耐克,以及“行”上的奔驰、宝马、奥迪,还有“住”上的芬迪、杜莎家具等等;如果再算上LV、GUCCI、香奈儿等奢侈品品牌,那就更多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可以说直到现在,这些国外大品牌一直被看作是一种身份、身价的象征,是证明自己生活很有品味的标志。当然,为了证明这一点,这些品牌的价格都颇为不菲,是同品质国产产品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依然有众多的国人趋之若鹜。

总有类似的新闻报道说中国人出国旅游,几乎“占领”了那些大品牌的专卖店,排出上百米的队伍,东西跟不要钱一样。当然,最近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国外的这些大品牌专卖店的生意也惨淡了不少,只能依靠中国的店铺勉强度日。

比如,必胜客母公司百胜集团,在美国最大的特许经销商NPC国际公司已经在去年8月破产,但中国的必胜客并不受影响。而2020年12月,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就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在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了23%,但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将逆势上扬48%,达到3460亿元。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