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穿NIKE成了一件有「风险」的事。
关于背后的原因,很多人写了文章,我翻了翻,认为很多没有谈到问题的本质。
为啥这么说?
站在NIKE、ADIDAS、H&M、D&G等国外品牌在中国境遇变幻的当下往回看,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衰落,并不像是一艘巨轮缓慢沉没,船上的人直到最后一刻前才突然惊觉,相反这趟旅程惊涛骇浪始终跟随。
「从中国制造开始崛起、产业链开始自主、民族自信开始确立、大众审美开始觉醒、国外品牌就开始苦苦挣扎。」
与其说新疆棉事件是西方打的政治牌,不如说是外国品牌能打的牌不多了,不得已把商业事件上升到了政治层面!
然而,他们想多了,这是一场结局已注定的「败局」,不信?
那好,我将从四个层面进行全方位解读:
1.当下我国市场跟80年代日本、90年代香港有何不一样?
2.真正拉动我国市场的「五驾马车」是什么?
3.国外品牌在我国跌落神坛的深层次原因又是啥?
4.究竟具备什么样特质的消费品牌能在我国崛起?
01
都知道中国消费者能买,以至于坊间传闻「得中国市场得天下!」
有多能买呢?
2021-04-10 16:29:38
2021-04-10 14:19:27
2021-04-10 15:39:39
2021-04-10 16:38:59
2021-04-10 10:48:22
2021-04-10 09:28:24
2021-04-09 08:35:10
2021-04-10 10:08:09
2021-04-10 14:58:07
2021-04-10 11:29:18
2021-04-09 15:44:28
2021-04-09 17:09:44
2021-04-09 14:09:56
2021-04-09 09:10:57
2021-04-09 17:35:35
2021-04-09 09:59:08
2021-04-09 15:05:24
2021-04-09 15:13:21
2021-04-09 11:59:47
2021-04-09 15:09:13
2021-04-09 15:07:35
2021-04-09 15:11:12
2021-04-09 14:32:42
2021-04-09 09:09:04
2021-04-09 15: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