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一个八零后眼中的中美对抗:太接地气了!

最早都是从德国进口,价格昂贵,一台500吨的平板车需要花费2000万人民币。后来为了降低成本,德国人将工厂搬到了苏州,但仍然卖到1400万人民币一台。

后来,中国河南的一家起重机制造厂家,看到这个东西有利可图,就找这家德国公司谈合作,想购买人家的技术,德国厂家肯定不愿卖,中方就高价购买,软磨硬泡,甚至不惜通过行政力量,最后德国人被逼急了,我们德国人搞这种工程机械,咱不说二战前的积累,就是二战后我们都积累了几十年,就是靠着这项技术赚钱,卖给你们我们吃啥、喝啥?

最后购买技术就没有成功!

没办法,只能自己研发了,中国人的仿制能力绝对是一流的,通过各种途径(……此处略去8848个字……),终于在一年后,中方也造出了同类产品。德国人一看中国人也造出来了,立马降价,500吨的一台平板车直接由原来的1400万降价到900万!

他们企图用价格战击垮中国企业,可德国人低估了中国人的能力,当德国人喊出900万的价格后,中方给出了600万的价格,质量虽然稍微差点,但是发动机依然用的是奔驰的,液压件依然用的德国进口件,电控系统用的德国BBA;稳定性非常好!

一年后,德国企业轰然倒下!中国乃至世界平板车成了中国人的天下。

由于工作关系,我多次去这家企业,和他们技术、管理、销售部门多次沟通交流得知,他们销售部门接了大量的韩国、印度、越南甚至荷兰的订单,生产任务排的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