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暖新闻 > 正文

大山里的“95后”女银匠拍短视频 让非遗“活”起来

柚子树下,扎着马尾辫、身穿蓝色印花麻衣的“95后”潘雪,在摄像机镜头前用焊枪把银料液化成银条,并用2斤重的铁锤反复敲打,随后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铁钳用力从拉丝眼板上拔出雪亮银丝,毫米级的银丝经过编织、堆垒、掐花、攒焊,一个铜鼓吊坠就成型了。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属于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潘雪将4个小时制作过程经过剪辑、配乐后缩短为1分钟的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像这样的短视频,潘雪已发布了100多个,目前累计点击率超过1亿人次。

“让非遗走出‘深闺’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向世人展示,拉进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潘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时代非遗保护和传承需更接地气才能“活”起来。

潘雪出生在素有“非遗之冠、银饰之都”美誉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因对银饰充满兴趣和热爱,小学五年级她就开始拜师学艺,师从银匠世家第四代传人张永富,并在大学三年级时系统学习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在潘雪看来,非遗只有用起来才能“活”起来,而用起来的前提除牵手现代设计外,还得让外界了解、熟知非遗的制作过程。跟着师傅学习银饰制作时,潘雪就会通过短视频或直播的方式分享制作过程,并在网上销售亲手制作的银饰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