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是否一定必须对立?
中美是否难以避免地会产生一场冲突?
甚至是武力冲突?还是能成为竞争伙伴?”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格雷厄姆·艾莉森教授在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说时提出的问题。
美国的理想主义,是个幌子吗?
与美苏冷战不同的是,美苏冲突是美国作为“世界主义者”要制衡苏联的扩张。今天中美冲突是美国作为“孤立主义者”与中国发生冲突。
过去100年,美国如何从当年的孤立主义走向世界主义,又是如何从世界主义走向今日特朗普的“新孤立主义”的呢?
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在他的《Do Moral Matter?》一书中,从历史视角阐述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约瑟夫教授认为,美国外交一直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交互运用。美国的理想主义是追求全人类的平等、自由与和平;美国的现实主义是保护美国自身的利益。
理想主义的先驱者是威尔逊总统,他胸怀世界和平的理想。而现实主义却是美国的一贯传统,这种传统主导着美国外交专注于美洲事务,而对欧洲及亚洲采取孤立的策略。
著名的门罗主义让美国在19世纪后半叶欧洲各国在大肆瓜分中国之际,采取“不介入”的中立原则。
2021-03-06 10:45:21
2021-03-06 10:33:12
2021-03-06 11:11:31
2021-03-06 11:26:33
2021-03-06 10:56:19
2021-03-05 14:03:05
2021-03-05 10:37:21
2021-03-05 15:39:49
2021-03-05 09:28:42
2021-03-05 09:17:44
2021-03-05 10:02:09
2021-03-05 15:31:08
2021-03-05 11:56:30
2021-03-05 14:19:13
2021-03-05 10:46:44
2021-03-05 11:42:11
2021-03-05 10:22:44
2021-03-05 12:05:26
2021-03-05 09:18:56
2021-03-05 09:56:05
2021-03-05 10:07:32
2021-03-05 09:46:20
2021-03-05 10:08:58
2021-03-04 14:03:03
2021-03-04 14: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