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漫长的新药研制过程中,王逸平一直在努力着,努力是为了开辟新的道路;也一直在放弃着,放弃是为了当一种新药问世后必须符合“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些铁律,因为新药研制科研人员必须要对生命负责。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院士说:“做药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常熬人的。过程当中要合成几百个到几千个化合物。”而这不断合成的过程也正是一个个不断放弃的过程。蒋华良院士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王逸平研发一个新药已经十几年了,连专利都申请了,可药效评价不理想。为了新药安全,视时间如生命的他不得不选择放弃。“只有严苛,才能换来每一种新药的安全。”这个评价绝不是在否定或贬低王逸平,却恰恰相反,这是对王逸平的最好评价。
王逸平不仅自己以永不放弃的精神去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也在用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来鼓励自己的学生们。他经常向他的学生灌输新药研制“失败论”,而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唱衰新药研制专业,而是要让自己的学生们做好迎接多次失败的思想准备。王逸平对学生说:“做科研是一种失败肯定比成功多得多的(体验),面对这些失败的时候,一定要有再战一回的精神,有再战一回精神的人是不会被打垮的!”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