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看基层新变化】老窑匠下山记

住窑洞、挖窑洞、搬窑洞、修窑洞、补窑洞……泾川县红河乡田赵村农民田占民,从刚出生就住上了窑洞。成年后,田占民给家里打了新窑洞,给左邻右舍也打了窑洞,于是,他成为当地颇受欢迎的窑洞“建筑师”。到去年底,老田在窑洞已住了68年,而在红河流域当“挖窑匠”,也有40多年的光景了。

田占民打小就吃了不少苦:1岁半时,父亲去世;15岁时,哥哥去世;16岁时,母亲去世。田占民清楚地记着,嫂子改嫁临走时留给他的,只有一床旧被子和一张烂席子,此外,就是两口塌窑和一孔天天顶上掉渣、地上“长泥”的浅窝子窑。

1968年,19岁的田占民东凑西拼借了140元钱,娶了媳妇成了家。尽管他和妻子对这孔“安身”的窑洞每天提心吊胆,村里的干部们也时常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可是太穷了,打不起新窑洞。为了能够维持生计,他和妻子在山脚下水塘边的这孔窑洞里,住了6年多。

“山下渗水,咱就上山。”1973年,村里在半山上给他划了块新窑址。从此,24岁的田占民就和窑洞“杠”上了。起先,他请来二叔打窑洞,他跟着学。后来,他带着妻子一起挖。家里3孔5米深的窑,他足足挖了两年时间。也就是这几孔窑,让田占民走上了“挖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