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内蒙古老人忆70年往昔岁月 退休15年亲述故事

9岁那年,在归绥市(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旧称)旧城通顺东街玩耍追闹、喜欢和玩儿伴听“提吼儿”(沿街行商出售旧衣物、旧物品)的人叫卖吆喝的郝福忠,正过着童年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皮袄皮裤皮坎肩儿,狐皮围脖儿皮帽帽,绸布面儿的大皮袄....。.”耳熟能详的乡音吆喝声伴随着郝福忠长大,也是如今79岁高龄的他脑海里最为深刻的记忆之一。

9岁那年是1947年,懵懂之中的郝福忠不知道,历史正在改变。当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在祖国北疆(今乌兰浩特市)正式成立。

郝福忠回忆,那时年幼的他还不懂自治区的成立意味着什么,“只记得从我出生到解放前,我父亲一直在务农,给大户人家当长工种菜园子,我当时算个小长工,也在地里干些活儿,家庭生活贫苦,房无一间,地无一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定为雇农,没有分地,成为当时农业事业厂的职工,我们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变。”郝福忠说,然而,此前长期的劳动让父亲身体患病,于1952年离世。

两年后的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并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当时,郝福忠已是十多岁的少年,对城事、家事的变化有所感知体会。